在毛泽东主席逝世纪念日的前后几天,在微信朋友圈、各个微信群中,纪念毛主席、怀念毛主席的文章和帖子,铺天盖地,霸气刷屏,和另外一位人物的忌日鲜见有人纪念的状况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要问什么是民心,这就是民心。
爱祖国,首先要爱家乡;爱人民,首先要爱家乡的父老乡亲。这作为一条恒定的衡量标准,恐怕并不为过。
毛泽东从1910年17岁时给父亲留下了一首诗“孩儿立志出乡关, 学不成名誓不还。埋骨何须桑梓地, 人生无处不青山”离开家乡韶山后,到1976年9月9日辞世, 一生中曾先后14次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韶山,看望父老乡亲,体现出了纯真的乡情、亲情:
一,1911年春节前,毛泽东18岁。在离开韶山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半年后,第一次回家,过春节。
这次回家,毛泽东请他的两位启蒙老师李漱清和毛宇居出面帮忙,说服了他的父亲毛顺生,同意他由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转到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。
心情是多么愉快。
过完年后,毛泽东怀揣着东山高等小学堂校长李元甫的推荐信,挑着行李,在走出韶山的乡村小路上走了整整一天,然后到湘潭的码头上住了一晚,第二天买了三等舱的船票到了长沙。
二,1913年,毛泽东20岁。毛泽东的父亲决定春节期间给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完婚。
人之常情啊,弟弟结婚哥哥岂能不参加?毛泽东按照父亲的要求,从长沙提前三天就回到了韶山。他协助父母操办婚事,里里外外忙个不停。为了祝贺弟弟喜结良缘,还特地作诗一首。
愉快的心情可想而知。
三,1915年,毛泽东22岁。在参加完弟弟婚礼离开韶山,重返长沙苦学两年后,在当年的农历腊月,毛泽东早早收拾好行装,学校一放寒假,就赶回韶山过春节。
按照传统的习俗,这次回家过年后,正月初三,毛泽东带着两个弟弟,翻山越岭到湘乡外婆家给外婆和表兄们拜年,见到了对他的成长有着最直接帮助和影响的表兄文运昌。
四,1916年,毛泽东23岁。因为父母身体欠佳,毛泽东利用放暑假的时间回韶山看望父母。
这一次回家,毛泽东在家住了半个多月,悉心照料生病的母亲,直到7月9日才动身返回长沙。
毛泽东在当年6月24日写给萧子升同学的信中说:“然病母在庐,倚望为劳,游子何心,能不伤感!”
真是孝子情怀,一片衷肠!
五,1917年,毛泽东24岁。除夕前,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,筹备给母亲过50大寿。
1月30日,农历丁巳年正月初八那天,是毛泽东母亲文七妹五十大寿的日子,上屋场毛家热闹非凡,毛泽东忙里忙外,热情接待亲戚朋友,并带领着弟弟妹妹们恭恭敬敬地为母亲拜寿。
毛泽东的母亲感到非常高兴,毛泽东当然也感到非常高兴。
六,1917年7月,毛泽东24岁。在为母亲祝寿仅过去半年后,毛泽东又一次利用放暑假的时间回家探视父母。
看到父母身体稍有好转,毛泽东利用短暂的回家机会,对韶山周边农村的社情民意做了调查,漫游了宁乡、安化、益阳、沅江诸县。
七,1918年,毛泽东25岁。利用学校放暑假的时间,毛泽东再次回韶山探望母亲。
看看,从1916年到1918年,毛泽东连续三个暑假回韶山,对身体不好的父母始终放心不下,孝子情怀,跃然眼前。
八,1919年,毛泽东26岁。按照毛泽东的安排,他的两个弟弟把母亲送到了长沙看病。
当年4月,毛泽东在北京的工作有了着落后,赶回长沙悉心照料母亲,并与毛泽民、毛泽覃两位弟弟搀扶着病中的母亲,专程到照相馆与母亲留下了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合影:
毛泽东母亲患的是喉蛾(就是腮腺炎),今天看来这只是个很普通的疾病,但当时的医疗条件却治不了。
当年10月初,毛泽东接到了弟弟派人送来的特级家信,告知母亲病危。毛泽东心急如焚,赶忙交代好工作后,星夜兼程,直奔韶山。但当他和弟弟毛泽覃10月7日赶到家时,母亲已入棺两天。
毛泽东听到毛泽民说母亲临终前一直在呼喊着他的名字,顿时泪如泉涌,心如刀绞。当晚毛泽东跪在母亲灵前,一边为母亲守灵,一边在油灯下含泪写下了千古绝唱《祭母文》:
“……吾母高风, 首推博爱。远近亲疏, 一皆覆载。恺恻慈祥, 感动庶汇。爱力所及, 原本真诚。不作诳言, 不存欺心。整饬成性, 一丝不诡。手泽所经, 皆有条理。头脑精密, 劈理分情。事无遗算, 物无遁形。洁净之风, 传遍戚里。不染一尘, 身心表里。五德荦荦, 乃其大端。合其人格, 如在上焉。恨偏所在, 三纲之末。有志未伸, 有求不获。精神痛苦, 以此为卓……”
同时, 毛泽东又作灵联两副。其一:疾革尚呼儿,无限关怀, 万端遗恨皆须补;长生新学佛, 不能住世, 一掬慈容何处寻?其二:春风南岸留晖远;秋雨韶山洒泪多。
“头七”过后, 毛泽东忍着悲痛, 带上毛泽覃离开韶山, 回到了长沙。
母亲去世后不久, 毛泽东把父亲接到了长沙, 同去的还有堂伯父毛福生。与母亲到长沙时一样, 他们也一起合了影, 这张照片同样成了他们兄弟与父亲唯一的合影:
九,1920年,毛泽东27岁。当年1月23日,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因患伤寒与世长辞。
由于当时毛泽东正在北京领导驱张运动,未能回家奔丧。而按照家乡的习俗,父母去世,长子如果没有回来,是不能下葬的。
按照韶山当地习俗,毛泽东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前一天赶回韶山,在七月十五当天把父母合葬在上屋场对面的楠竹坨。
随后,毛泽东又到外婆家,探望了七舅的病情,见了他所敬重的七舅最后一面。
十,1921年,毛泽东28岁。毛泽东带着毛泽覃回韶山过春节。
这时的毛泽东已经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,所以在回韶山过春节时,他心里一个重大的任务,就是要劝说引导弟妹们走上革命的道路。
正月初九的晚上,毛泽东给弟妹们开了家庭会议。此后不到一个星期,几个弟弟妹妹就全部按照他的安排,从此走上了献身革命的道路。
十一,1925年,毛泽东32岁。2月6日,毛泽东带着妻子杨开慧和两个儿子毛岸英、毛岸青回到韶山。
这一次,毛泽东是以养病为由向党中央请假的,在家乡住了200天左右。他一面修养,一面调查农村情况,潜心研究农民问题,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,播下了革命的种子,点燃了家乡农民运动的熊熊烈火。
十二,1927年,毛泽东34岁。1月4日,在省委特派员的陪同下,毛泽东踏上了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的征程。
在韶山,毛泽东高度赞扬了农民的革命精神。并且当众宣布:“我们的革命还才刚开始,要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劣神,打倒军阀,赶走帝国主义,还得三四十年。革命不成功,我毛润之也不回韶山来了。”
看看,何等的豪言壮语!革命不成功,就再也不回韶山!
十三,1959年,毛泽东66岁。革命成功,新中国成立后,毛泽东兑现诺言,在1959年6月25日下午,在罗瑞卿、王任重、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,回到了韶山。
这一次回韶山,距离上一次离别韶山已经32年了。毛泽东有感于家乡和祖国的巨大变化,写下了那首著名的《七律·到韶山》:别梦依稀咒逝川, 故园三十二年前。红旗卷起农奴戟, 黑手高悬霸主鞭。为有牺牲多壮志, 敢教日月换新天。喜看稻菽千重浪, 遍地英雄下夕烟。
第二天一早,毛泽东起得很早,到楠竹坨为双亲扫墓。随后到父母卧室,在双亲的遗像下沉思良久,饱含深情地回忆说:“这是母亲有病时, 我接她到长沙时照的。在现在来说, 我父母亲患的都不是很重的病。我母亲患的是腮腺炎, 父亲得的是伤寒, 就现在的医疗水平来说, 都是些小病, 但那时却不能治好。我父亲病故时只50岁, 母亲也只53岁。”
从旧居出来后, 毛泽东到旧居对面参观了韶山学校, 并与师生们合影留念。下午3时, 毛泽东乘车去韶山水库游泳。路过毛氏宗祠门口时, 他对随行人员说:“进去看看, 管他三七二十一, 鞠几个躬再说。”
老祖宗啊,是要鞠躬。
当晚, 毛泽东请韶山革命烈士的遗属、老人和族人吃饭。其间, 他举杯一一敬酒, 乡情、亲情、友情溢于言表。
十四,1966年,毛泽东73岁。6月17日,在文化大革命正在进行中,毛泽东在一生中最后一次回到了韶山。
毛泽东这次回韶山,一是休息,二是读书,三是思考正在开展的“文化大革命“的一些问题。所以他住进滴水洞后,任何人都不见,除了看书、批阅文件外,就是思考问题。
这次回韶山,在“西方的一个山洞”住了11天,写下了一首《七律·有所思》:正是神都有事时, 又来南国踏芳枝。青松怒向苍天发, 败叶纷随碧水驰。一阵风雷惊世界, 满街红绿走旌旗。凭阑静听潇潇雨, 故国人民有所思。
和毛泽东17岁离开家乡后,在此后的66年中,14次回到故乡不同,邓小平从15岁离开家乡广安开始,直到1997年去世,78年间,邓小平一次也没有回到过故乡。
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人的比率是14:0。
对此,小平同志的姑娘解释说,他父亲离开家乡后一次也没有回去,是怕给家乡的政府添麻烦。
……
而据人民网2012年7月24日的报道,上世纪80年代末,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。邓小平在船上观看,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,和邓小平是老乡,他问邓小平,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?
小平摇头说:我怕。……
(赞赏即可获赠9卷《毛泽东年谱》↓)
爆文荐读:
1.要把中国变成器官移植大国! 1.邓小平私有化改革摧毁了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2.历史该如何评价朱镕基? 3.文革真相及邓罪行都藏在《毛泽东年谱》,派送中… |
发表评论